国考VS创业:决定中国命运的生死时速
2013-11-11 11:34:46   来源:   浏览: 次

导读: 据统计,这场被称作中国第一考的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已由1994年的4400人,增至此次的152万人,20年间涨了344倍。竞争比例也由1994年的9∶

据统计,这场被称作“中国第一考”的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已由1994年的4400人,增至此次的152万人,20年间涨了344倍。竞争比例也由1994年的9∶1,提高至2014年的77∶1。其中,37个招录职位的报名比例超过1000∶1,最热岗位竞争比例达7192∶1。

不到一个月后,这些将接受权力部门的严格遴选。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10 月25 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降低创业成本,激发社会投资活力。其中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相当引人瞩目。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取消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3 万元、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10 万元、股份有限公司最低注册资本500 万元的限制;不再限制公司设立时股东(发起人)的首次出资比例和缴足出资的期限。公司实收资本不再作为工商登记事项。将企业年检制度改为年度报告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查询,使企业相关信息透明化。有观察家指出:这将为中国新一轮创业潮的来临创造重要前提。

以改革为关键词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在即,国考热与创业潮展开一场激烈的赛跑。

由于参与者多为当代年轻人的杰出代表,因此,这场赛跑的胜负将决定未来中国的命运。

迷恋国考者的理由无须赘述。2014年度国考还有72个职位无人报名或无人通过资格审查,大多属于艰苦边远地区职位或特殊专业职位。这向所有人清晰地传递出一个信号:不排除其中有不少真心实意想为人民服务的人,但更多的人还是盯上了公务员稳定的工作、优渥的福利待遇和和无以伦比的社会地位及背后潜伏的好处。

在阶层固化、贫富分化、功利盛行的今天,谁也无权指责这些年轻人的选择。

但假如一个社会该有理想、最有活力的人群纷纷将挤进体制内、成为食利族,无疑是一场灾难。

即使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国社会经济获得长足进步,GDP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但从发展的质量、公众幸福指数乃至全球竞争力考量,全体中国人的创富之路才刚刚开始。11月1日下午,李克强总理在会见美国知名华人组织百人会访华团代表指出,中国要实现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大批年轻人还是展开了令人扼腕的逆袭。教育部此前一份调查表明,在中国高校毕业生中,真正有创业想法的仅占1%。这个比例不仅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甚至落后于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其中成因相当复杂,既有青年人观念问题,也有教育本身的问题,更多与社会环境息息相关。

即使中国市场经济进程不可逆转,但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政府主导投资和信贷扮演了发展主力军,随之主导干预微观经济加剧,权力寻租频现,国进民退趋势明显,垄断既得利益集团形成,市场活力受到极大抑制。即使现行创业的成功者不是遇到体制天花板,就是在转型升级中折戟沉沙,其中不少人甚至携款移民甚至出逃。

反观以官场为核心的体制内单位,除了工作稳定,福利优越,靠依附权力一夜暴富的案例举不胜举,无疑对全社会人才形成一种虹吸效应。到体制内去,到垄断央企去竟成为大学毕业生最佳选择,已经成为制约中国未来社会经济健康快速增长的巨大阻力。

在中央查办的贪腐案件中,倒下一个官员总是倒下一片企业家;在中国企业运营的过程中,行政管理成本已经成为最高的成本之一。

因此,中国需要一次深层变革,整体、系统、全面,以进一步解放生产力,使奋斗创富而非权力寻租成为当代中国关键词。

新一届中央政府诞生以来,秉承精兵简政、回归市场,从推动自我革命开始,为中国经济拓展市场空间,并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企业发展、企业家成长的举措。

5月15日,中国政府网公布《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取消和下放133项行政审批等事项,表明新一届政府加快转变职能的坚强决心。

6月19日,李克强总理在例行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又决定对新组建国务院机构再取消和下放了32项行政审批等事项,包括取消能源企业发展建设规划审批、铁路客货直通运输审批、出版单位变更登记,下放电力业务许可、港澳台在内地设立独资医院审批等。

9月11日,国务院进一步公布《关于取消76项评比达标表彰评估项目的决定》,在前一阶段已经取消和下放两批共计13项评比达标表彰评估项目的基础上,再次取消76项。政府转变职能和简政放权迈出了新的步伐。

10月25日国务院部署部署推进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降低创业成本,激发社会投资活力,是一次有力的延续。

这说明,新一届政府试图进一步厘清政府、社会、市场的边界,以减少政府微观管理事务,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发挥社会力量在管理社会事务中的作用。

进入深水区的中国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肯定会遭遇到既得利益集团的阻挠和抵制。但不改革不仅危及执政党的统治地位,更危及全民的福祉。故而当下改革是全民和全党共识。

在此大背景下,政府的权力会在归位中大大收缩。一个来自国考的证据是:招录人数三年来首降,比去年少一千余人。假如改革持续深化,未来经过顽强拼搏考入官场的一些寒门子弟会不会很快面临下岗厄运,令人忧虑。

1992年,小平南巡以后,受到全面开放的吸引,面临政府机构改革压力的不少体制内精英纷纷下海经商,不少目前已经成长为企业界的巨人。

历史会不会重演呢?目前,全球目光都在锁定习总描述的“提出综合改革方案,就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总体部署”的三中全会。

希望创业潮能最终跑过国考热。如此,则中国幸甚。